無意間在機上盒看到這部片,眼看封面是大大的小日向文世就知道這部片應該不會太嚴肅。
這篇不是專業的電影解析文,只是分享電影中塑造出的日本人文。
以下分成幾個面向分享我在電影中看到的日本:
故事描述突如其來的各種停電(任何倚靠電力的物品都失靈,包括電池在內)對一個日本現代家庭造成的巨大影響以及改變。
看家庭 — 父權主宰
爸爸 — 一家之主,強勢的作風
家庭中還是以父親為權力中心,爸爸總是仗著自己是一家之主而展現非常強勢的作風,也因為長期站在一家之主的位置上導致爸爸的自尊心很高。
媽媽 — 溫柔賢慧家庭主婦
相較於爸爸,媽媽則是比較柔和,稱職的家庭主婦,採買生活用品做家事都是基本的日常生活片段;在片中幾次兒子與爸爸的衝突都是由媽媽居中緩和。
片中有趣的設定能幹媽媽並不會殺魚(處理魚)!但說實在的,現在家庭其實也蠻多人不會殺魚,大多是在市場請魚販處理完再帶回家料理。
兒子
大學生,很受不了爸爸強勢的作風與極高的自尊,尤其是爸爸不承認錯誤、不願方低身段向人請教的時候。
女兒
高中生,很在乎與同學之間的關係,停電當晚和同學聊得熱絡,停電後到學校很怕沒有跟上同學們昨天的話題;發現大家手機都沒電就鬆了一口氣。
在大停電後,一家人決定前往大阪出遠門時,還化了妝、戴了假睫毛,被爸爸怒斥了一番。
看學校與職場 — 敬業與守時
上班上課絕對不遲到
大停電的第一天,除了電器之外,時鐘、手電筒、手機等需要電池的日常用品也全部停擺,這種情形之下,他們第一個想到的是趕快離開家門去上班上學,不然會來不及啦!
上班上學途中,電梯、汽車等全部都停滯,日本人依然往學校與公司前進,看到鐵路大停擺,上班族們想得卻是鐵路停駛很困擾啊,這樣會無法準時抵達公司;片中的爸爸最後則是走路上班。
而女兒則是匆忙跑進教室,因為上課快遲到了。
從排除萬難也要前往學校與職場,拼了命也要趕上時間,可以觀察到日本人的守時與敬業。
其實略有耳聞日本人敬業的態度:例如日本是沒有颱風假的,但是遇到超強颱風來襲時,日本人依舊是準時打卡上班;因為他們會預定公司附近的飯店、旅館,颱風日工作當天就可以走路上班。
打破公司大門
畫面轉到抵達公司的爸爸,由於公司大樓自動門也沒有電力驅動,一行人就敲破大樓玻璃門進入公司。
看到這裡我忍不住懷意,這是真的會發生在日本的生活中嗎?上班一路上都斷電,大樓也停電,一切都停擺的時候不會讓我聯想到世界末日或是恐怖攻擊嗎?
這樣該想到的不是怎麼去上班而是先弄清楚到底發生什麼事情吧!
停電?把工作帶回家做
各處都停電,在公司也無法工作,爸爸當晚居然把文件全部帶回家,點著一盞蠟燭開使工作。這… 真的可以看出日本人是以一生懸命的態度看待工作、公司。
看街道 — 混亂中的秩序
一家人順著爸爸的意思來到大阪,等到的不是聽聞中電力充沛的大阪,而是人去樓空的大阪。
等等… 人去樓空的大阪應該歷經了搶購資源的時期,但是看看這個通天閣的這段街道。
也太乾淨了吧!我想像中的街道應該是垃圾隨地飄散的、蕭條的街道,這個街道雖然有大量的垃圾,但是卻是集中堆疊的。
災難中恢復秩序
主角家庭在大阪地區遊蕩時發現了一個熱絡的聚會,大夥烤著海鮮、烹煮鮮魚湯… 原來那是一間水族館,眾人排隊井然有序,不推不擠。
大停電早已發生了好幾個月,幾乎可以斷定是災難性事件,但是日本人似乎有辦法團結組織起來,維持秩序。
看農村 — 人口外移
一行人遠離了大都市出發前往岳父的所在地:鹿耳島,正當瀕臨崩潰之際,因為一頭豬而遇到了豬的主人。
豬的主人以幫忙抓其他飼養豬回籠作為條件供一家人吃喝,因為兒女都居住在國外,還期盼著這次事件引起注意讓兒女們歸來。
縱看整個農村,幾乎都是上了年紀的白髮老人,完全沒有年輕人,呈現出的是農村青壯年人口的外移情形。
評價
最後還是要評價一下這部電影。
整部片的最後,電力終於在兩年多後的某一天回來了,一家人也回到位於東京的大都市;一如往常,兒子女兒去上學、爸爸上班,媽媽則是為他們準備早餐,這部片也就此結束。
整部片透過詭異的停電災難切入主角一家人,原本就有的家庭問題在事件爆發後浮出檯面。雖然結尾以家庭的上班上課日常作為結束,但經過了這些事情後,兒子出門不再默不作聲、女兒也乖乖帶著便當上課、爸爸不再急著上班,與家人多些問候與互動。
看似一樣的日常生活似乎有些不同了。
我喜歡這部片拍攝的手法,透過細膩的運鏡呈現了角色的互動,也帶到日本人面對突如其來的意外會有什麼樣的反應。劇情有時也會穿插一些比較詼諧無釐頭的橋段,讓一家人漫長的移動增添趣味。
雖說爸爸在片中非常強勢,但是演員是小日向文世,不經讓我想到 HERO 中的幽默詼諧事務官,正好中和了爸爸嚴肅的角色,讓整部片不會過於嚴肅。劇情是順著時間軸推進,在前半部停電的描寫是我覺得比較可惜的地方,前半部停電後在東京的劇情似乎有點太冗長,如果能再縮短些,把時間多分一點離開城市後的劇情會更好。
(其實是因為前半部停在城市的部分太久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