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淺的符號學來理解語言學習

Sheng Pan
5 min readNov 14, 2017

--

求職之後發現外語其實非常重要,尤其是想要跨越國界工作時,擁有外語能力會大大提升了你的工作移動力。

學習外語總是會面臨下列幾種障礙:

  1. 背單字,怎麼過目不忘的本領不在我身上
  2. 閱讀,念完一遍之後還是不知道文章在說些什麼
  3. 口說與聽力,話總是卡在腦中,對話像是永遠趕不上的列車

正巧最近正在學習日本語,在第一期課程結束時日籍老師和我們分享了日本語學習的訣竅:就是想像腦袋中有個開關,切換到日本語模式。
乍聽之下還是覺得不知所云,但仔細想想很多語言能力不錯的朋友都說:學語言的時候盡量不要用中文思考。

其實上方提到的問題都和理解速度有關,而我認為這正巧可以用符號學來解釋為什麼用中文模式學習外語會是拖垮理解速度的主因。

在這之前,先來看看

看到這張圖會想到什麼?
我想到男的女的、圓形與三角形、廁所,這些都沒錯。
但為什麼會想到這些?不討論男女刻板印象,穿裙子的人讓我們想到女性,沒穿裙子的人我們想到男性,再經過學習與共有的文化共識,多使用在廁所所在地點,我們看到這個圖像自然會理解這裡是男廁女廁。

皮爾斯的符號系統

皮爾斯的符號系統中包含三種要素:
1. 表徵:符號的表現形式,例如圖像、聲音等。
2. 對象/ 客體:符號所指涉的對象。
3. 詮釋:從符號中理解到的意義,會隨著不同文化與經驗產生不同的意義。

雖然符號指涉的對象是男性與女性,因為社會的慣例(常出現在廁所地點),我們詮釋為男廁與女廁。

因不同文化經驗而產生不同詮釋的例子
會漢字的亞洲人理解“十”代表數字 10,但對多數信仰基督教與天主教的歐美則認為是十字架。

從符號的角度看如何提升理解力

剛剛有提到符徵是可以被看到、聽到的,而語言正好包含了文字與發音,而語言又正好是文化經驗的產物。

背單字,把陌生的外語詞彙當成符號理解

其實我不是很喜歡背,因為背感覺是一字一字的記下來,我比較喜歡用記憶這個動詞,如果把單字的樣貌想成是一個圖示,記得他的形狀,知道他的意義與指涉的客體,一個一個背出字母並不是有效的學習方式,那只能確保在考試中不會拼錯。

看看下面這段文字I cnduo’t bvleiee taht I culod aulaclty uesdtannrd waht I was rdnaieg. Unisg the icndeblire pweor of the hmuan mnid, aocdcrnig to rseecrah at Cmabrigde Uinervtisy, it dseno’t mttaer in waht oderr the lterets in a wrod are, the olny irpoamtnt tihng is taht the frsit and lsat ltteer be in the rhgit pclae.

單字都拼錯了,但你卻看得懂,原因是什麼?
因為我們記得字的形,在快速閱讀下,眼球掃過文章的時候,你只用短短的時間判斷詞彙的形,因此你可以看得懂上面這段全錯的文章。

要記得是 remember 這串字的形狀,而非 R-E-M-E-M-B-E-R。
想像剛剛的廁所指標,看見圖示之後很直覺的就知道這代表男、女,背單字也是同樣的原理。

然而,記住單字的樣貌只是學習外語的基礎,重要的是停止中文模式

閱讀與聽力,停止使用中文模式吧

什麼是中文模式,讓我們看看下圖。

今天我們看到、聽到 いぬ 這個詞,可能會先想到中文的「狗」這個詞,然後再想到「搖著尾巴的,毛茸茸、四隻腳的動物」。

問題出在哪裡?
假設記憶外語詞彙的方式還是使用牢記中文意思,解讀過程就會變成,看到外語單字,想起中文意思,再想到指涉的事物。

如果是單字還好,但如果是一段語句呢?

人腦的處理無法比上電腦的處理速度,因此當你一個一個字對應它們的意義時,你反而無法更有效率的理解文章或對話。
因此在學習外語時,腦中的思緒應該圍繞在左側的符號系統,轉換意義才會比較飛快,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日語老師跟我們說要切換開關,打開日本語模式的腦袋。

說,從大聲朗讀開始

其實聽與說的學習是一體的,怎麼說?
走在路上,有人大喊你的名字,你會回頭。
因為你知道她/ 他可能在叫你,但你怎麼從那個讀音就知道那是你的名字?

聲音也是符號的一種,因此在記憶單字時,不僅記下單字的「形」,大聲朗讀單字的「音」,同時記下兩個符號,熟練到像聽到自己姓名時的反應。

總結,像個小孩學習吧

當我們還小的時候,也不知道字怎麼念、話怎麼講,沒有其他的語言基礎可以對照。老師指著小狗說:「這是狗。」,你將聲音與影像的符號寫入腦中,一切都是從零開始。

從符號的角度切入外語學習,發現過度依賴中文模式學習外語將會成為能力提升的阻礙,理解外語的方式不應該都轉換回中文,而是遵循外語本身的符號系統學習。

中文的解釋只是讓我們能對應到自身的文化經驗,但真正的訣竅在於符號與指涉物的對應,千萬不要多做外語與中文之間的轉換。

備註
很多時候學習語言也是學習文化,如同符號學所說,同一個符號在不同文化底下會有不同的詮釋。
這也是為什麼學習英文的時候,老師會建議使用英英字典,過多的轉換會產生詮釋上的差異。
例外
這篇文章討論的例外,同樣語系的語言或許可以幫助你快速學習,因為字根、語句結構相同。

--

--

Sheng Pan
Sheng Pan

Written by Sheng Pan

Product designer from Taiwan. Contact me: sandokaishy@gmail.com.

Responses (1)